2014/08/30

Prostitute

Ingres "Le Grand Odalisque' 1814

作為服務公司的財務單位,
有時候會被迫站在任於予取予求的立場,
特別是長官有所指示時更不能抗拒,
現在看到的強硬外貌只不過是對應公事的武裝,
既然是說好的事情,被呼攏或對方反悔會踩到眉角的線,
而我本身也不喜歡和人起紛爭,
所以壓抑反抗的情緒之下,那種情境感覺自己再扮演妓女一職。

本身對這個職業沒有什麼歧視或貶低的意思,
但就角色的立場來說,總是處在一個「受」的地位,
根據wiki的解釋:
Prostitution is the business or practice of engaging in sexual relations in exchange for payment or some other benefit. Prostitution is sometimes described as commercial sex.
「賣淫是從事性關係且用以獲取金錢或其他利益的職業,也被視為商業性質的性。」

工作不也是如此。
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賣給公司,
然後換得五斗米折腰的薪資(或遮羞費),
也許有些工作換到的是挺腰的天價薪資,
但多數人絕對不會是那80-20法則的少數。

最近的狀況更讓我感覺如此,
別人來的要求得要一併接受,
可是自己發出去的請求就像石沉大海,
對外我是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
但是對付公司自己內部的人就很麻煩,
在責難也不是,委婉也不是的方法下,
是不是只能閉起眼睛、咬緊牙根、兩腳開開地承受呢?

在職場說明會中經常會鼓勵人們「選你所愛,愛你所選」,
就跟選RPG職業、選大學科系都是一樣的狀況,
如果今天選擇Prostitute,也同樣希望有職業尊嚴,
雖然不需要作到雙方畢恭畢敬地寒暄,
但至少必要的回報和feedback是應該的,
即便是假高潮呼應對方也是一種禮貌。(扯到歪樓了...)

網路影片上的外國人都說台灣人太有禮貌,
我想這與浸淫在儒家文化和被日殖民的遺毒有所關聯,
現今我們可以屏除很多階級類的繁文縟節,
可是在職場或社交時仍內化著一樣精神的形式,
況且妓女在古代又是屬於「下三濫」之一且更加不入流,
但是這樣的精神卻落實在很多上班族偽裝,
如果在公領域的身分中能放入點自尊或設下要求對方適度回應的門檻,
(你XX的好歹也說聲這樣的姿勢爽不爽)
我想嫖客也是能教育的,
不是只有收到錢才開心,
賣淫的過程也是能歡愉的...(再度走偏的結論)

2014/08/16

空降部隊

PEGASUS, AIRBORNE FORCES MEMORIAL, by CHARLIE LANGTON

對新主管的來臨依然糾葛,
過了快四個月稍微進入狀況,
但還是有種和我們格格不入的情形。
一方面是身分的關係,身為下屬的我不便以指導的口吻說些什麼,
另一方面,是心態問題,我就等著你出糗。
設身處地為之,我可以想像要進入別的領域當人家的主管會有多少閒言閒語,
但這也是轉跨領域的空降部隊必須承受來自地對空的砲火和注視。

這種不下也不上的狀況,
大概只有蝙蝠的故事(既非陸地動物也不是鳥類)可以比擬吧...
最近這位仁兄準備陪同老闆去河內拜會官員,
前去的動機也是因為總公司希望能和本地的官方打好關係並詢問相關問題,
然而,缺乏一些前置觀念以及對事情的體認度不高,
加上這個行程被突然指派,
連要拜訪的問題都沒想清楚就準備前去,著實令人感到擔心。
這次的行程也包含未來在北部設立辦公室需要面是越籍職員,
雖然我好心提醒他要想好面試的問題,
他反過來叫我幫他想,頓時心裡的OS:WTF你時間多,自己是面試官還要甩幫你想!
怎麼說,未來聘的人是歸他管歸他用,
星期六只是上班也沒有業務,時間充足,
我便也用這樣的意思肯定地回覆叫他自己想。

最近他的網上英語課程開始進行,
主要是看到外銀拜訪時必須和對方溝通對談,
我肯定他的上進心和知恥心(看到都是經辦在講話,主管都沒發言),
但根據他的學習方式我已經能評估在他調回去之前都不會有重大突破了。
再根據他未來在北方的工作,我認為他應該先學越南語才對業務有所幫助。
長官的能力不好,但總要有些特質和長處才能壓過下屬,
這點我也非常認同。(除非有富爸爸幫忙開立公司或自創產業)
在集團內,我跟這位新主管都是領集團首腦的薪水,
這種鄙夷我真心覺得一點都不為過。

我喜歡的一位作家在演講時說過:
所謂的「隨遇而安」並不是安於狀況,
而是要能在隨遇的每種情境下,搞定手邊的事情。
這點於我的人生觀也非常認同。
而面對此情此景,我也依樣畫葫蘆說:
所謂的「將心比心」並不是對任何人都投以同情心並交換角色著想,
特別在職場上,當對方與自己的身份是平起平坐時或同事過來人時,
才有值得為對方著想的價值。

上圖是空降部隊象徵的天馬雕像,驍勇善戰,
但現實並不是所有的從天而將的都是白馬騎士(White Knight),
仔細看看,他可能是驢子(還能忍受粗食、重負),甚至也可能是駑子...


2014/07/26

踩線


和預備上任新(中層)主管相處3個月的情形不樂觀,
簡單來說,會覺得這個人還沒有駕馭自己的實力,
而實力包含了思考、統御、語言在工作上的必備條件,
唯二滿足的附屬條件就是飲酒和喇低賽,
所以總評論是,這是一個油條而且沒有能力的主管。

最大的敗筆就是,雖然說他為了職務上的晉升轉戰這個部門,
缺乏從經辦作起的基礎及各種部門內部的常識及想法,
既不能帶來新意,反而給人感受你怎麼問這種nonsense的問題。
這個點已經是原罪,就批判到此。

再者,因為轉戰新部門是從舊老闆換到新老闆麾下,
為了表示忠誠與認真,對於新老闆維維是諾,
沒有展現出幕僚的思考精神與協調能力,
這樣的中層主管會讓基層職員感到不滿,
在接受或承接上層老闆的目標和計畫時,發現在日常作業下有執行的障礙時,
只有咬牙苦撐下來或是只能達成事情品質的五、六成,
如果基層詢問他只能回得一句:「老闆有老闆的想法。」
代表中層詮釋老闆的思維或至進一步詢問老闆的能力等於沒有,
在組織當中大概只有古埃及的階級統治最適合這種人吧。

這為預備主管在階級上還未升等,
但總表現出一種凡事都要從經辦起手的姿態,
而經辦除了日常作業還要接受這種從最底部直達天聽工作,
畢竟在海外單位人少利薄,多派一個人就是希望能自己動手做,
而社大家來供養你,否則只會造成資源和時間的浪費,
雖然這點略有改善,但一眼就會發現這人的無知。

此外,日常工作中那些呼息和打嗝聲,
只讓人覺得這是一個已經老態龍鍾包在40歲外表的胖子。
雖然說外表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令人討厭又缺乏智慧時,
外表只回惡化那種負面印象。
外語能力不足以立刻表達三個以上的句子,
在Banker面前都不能插上幾句正經話,更加令人失望。
從言語交談中就會發現他對企業的culture是多麼地內化,
並且小看細節和流程中的「技術性問題」。
基層的疑問都只有可能、應該那些不確定感的回覆,
或是要主管定奪的事情還反問經辦如何處置。
這些在經辦眼下都是身為中層主管的致命傷,
哪天被人惡搞他可能都不甚清楚......

一肚子的怨氣無從發洩,好幾次都想在FB上表達,
但這亦違反了自己低調原則的自我協議,
畢竟不是要求同情,或是獲得讚許,
只是希望找到情緒的出口,甚至在冷靜之後回顧外派的目標。
當然,如果發現這麼愛踩自己「線」的傢伙,
非得要用一篇文章記上一筆才行!

2014/06/21

Close to Neptune

The line drawn inside has been blurred.

Confession lost its way to reveal the truth by accident.

Just like eclipse, Neptune exiling the Sun, handles 24 hours a day,

even all stars can't who the governor is.

Seemingly running like Uranus but humming the acoustic inside.

Two extreme sides of spectrum expand to their limit and go astray,

but link together at the part of neutral zone in the world.

Looking for the tenor at the moment of turning point of life,

she stretches her hand to the sky and offers the four kinds of wisdom with smiling.

The Judgment will thoroughly change my life once choosing the way to go,

and hope you will stand somewhere on my way,

to appreciate the river of long-run and the petals of falling one day.

2014/04/26

第十號


再次與完美衝擊,
雖然是在人為且刻意的安排下,
但是眾人的怦然卻不在主角身上,
六人的宴席上與他同為配角,
但來自過去淬鍊與附加的光芒卻顯得耀眼。

2014/03/30

Disturbance in March


走上街頭的是喧鬧不休又無法得償的靈魂,
本以為美好的初春,卻落得騷動連連。
是要爭一口氣或是賭一條命,
誰人能知最後的結果。
如果自己也有一份聯繫其中,
也許是曾經年輕,
也許是潛藏的熱血,
也許是悲慘世界下的經濟衰退,
也許是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潛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