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4

Intersection




XIII是和你共有的符號,
藉著不起眼的交集自以為還能留存些甚麼。
『放下,是我一直不斷在練習的課題,想要往前走,就必須學會放下。』
道理很簡單,但是要實踐卻很困難,
或許你我都將生活的調性放到最樸實簡單的層次,
不多言,乞求別人的關注與慰問,
不貼照,在各處打卡炫耀人生的美好。

單人房雙人床,就好像小巧的心靈卻放置著偌大的慾望,
希望你一切很好,無需我的錦上添花,
少了一個人是孤獨,多了一個人卻感到緊張。
衷於直覺,不代表現實生活可以隨心所欲,
總是要與世俗磨擦及歷練之後,才清楚手上握著什麼,又有哪些隨著風飄逝。
下個月設計了一趟簡單的流浪,
老實說在語言能相通的地方算不上什麼放逐自我,
但暫時擺脫原本的歸屬,
或許才能體會原點的美好和真實。

如果已經是註定的,自然能夠再度相遇,至少我曾經表露無遺。

2015/02/28

the 3rd Anniversary


每次的出境入境都讓自己慢慢遠離原本的生活圈,
有好、有壞,但不需要陳述那些細節。
對於一般人所設定的生命中的重大事項,視它們如雲淡風輕,
因為這些潛在承諾如果遇見了碰著了自然會有結局。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很久很久以前開頭,
而終於永遠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過程,就像被吊掛在暗房裡的一張張照片,
曝光、浸泡、晾乾,循環著作業,亦累積一舉一動的嗔癡慢疑。

過年隨同父母進廟裡祈福,
被迫點了以婚姻之名行斂財之實的燈火,
當然,所有的燈都可以有這樣的贖罪券的效果,
你可以說他是宗教商業化,但信者恆信,並不強迫人人接受,
最終的目的都是求個心安理得,
畢竟沒人知道萬物之上的造物者是誰。

學習新的語言總是要用更多的心力,
希望能夠好好完成這個目標,
這是個溝通的工具,希望藉此進入另一個文化與世界。

2015/01/17

沒有XX的男人們


村上春樹刻畫那些輕熟或中年男子也都有某種特質,
可能擅長社交、閱讀聽古典樂或爵士樂,甚至還上健身房,
但現實世界的中年大叔完全和小說裡的人物大相迥異,
當然並不是要用偶像劇的(高富帥)男主角來套用到周遭的人物,
畢竟閱讀帶來的撫慰感就是如此,
可是工作上面言詞閃爍和那種未老先衰的感覺著實令人違和。

2014/12/31

2015 Resolutions


又到了年度自我看診的時間...
Everything is reseted and begins again...
2014年的幾個目標:跑步、閱讀、電影、記帳大致上都算完成。

2014/12/20

期待感




瀰漫著幸福氣息的12月,
空氣中蓄積著假日前的期待,
中年男子的著作放在床頭看了半本,
就「一般論」而言到底是劇情不夠引人入勝還是讀者太過分心?
北遷的地點已經決定,只差時間帶來東風搏扶而上,
一半失落、一半期待,
原來50/50的模樣就叫忐忑。
難得一見的空虛、寂寞、冷在最終季的最終月發生,
但總是會渡過的……
所謂現有狀態都是一路選擇的結果,
以為可以牽手的人卻牽著另一個人的手,
想分手的人卻因為想要經濟獨立而不敢不放手。


如果將旅行重新定義,
希望過眼的不僅是短暫的逆旅,而是可以與之有所羈絆。
南國的冬天仍會是晴朗溫暖,
在春分來臨之前好好靜養,
不需言語,只要眼神就好。

2014/11/20

站成永恆


美國人很開放,台灣人很友善,法國人很浪漫,德國人很務實…
諸如此類的定義讓我們對世界的民族能有既定的觀感,
這是大腦連結「從未見過的事物與形象」的依賴,
所以,刻板印象與自身經驗相比較後產生衝突,
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也藉由自身的經歷去修正對特定事務的印象特質。

舉凡星座、血型、年齡、性別、種族、歷史文化等,
人類用大數法則和統計學的概念區分成各種不同的刻板印象,
在溫合性地描述和不涉及人身攻擊的前提下,
這些都是我們的日常話題,甚至在沒有親身經歷下,
也能和他人有所交流和對談。
雖然我從未去過四川,也僅只看過動物園裡的貓熊,
但是從街頭林立的餐館便可知道這是跟「辣」有連結的文化。

可是在特定的時空下,這些刻板印象變成諷刺且具攻擊性的表徵,
對於身、心有疾病的人,我們感到害怕繼而遠之,
對於只能對同性有情愫的人們畫分成無法締結婚姻的一族,
對於曾經是來自中國的族群,把他們區分為外省人,
在台灣講台語的是本省人,被日本統治過的舊時代的一代是皇民,
外來者把自己稱為是本地人,但對於世代已於山居的原民族又如何稱呼?
人無時無刻都在歧視,儘管這一輩的我們夠文明、夠進步,
我們仍要用本位主義歧視他人,理由是什麼?
因為歧視基於自大,而這種驕傲卻來自於自卑,
抑或是一旦「理解與認同」往往被視為「Become」(你就是)。

缺乏同理心的這些用語將刻板印象妖魔化,
明明只是光譜色彩不同的人們,逐漸仇視彼此,
忘了在直射在稜鏡之前的彼此都是光的一份子。
人民展現的文化如同掛毯(tapestry)般,
有各式各樣的色彩與花紋,因此豐富而深具內涵,
而掛毯的某些特質最終在很多國家序列裡又被透析出某些獨有的「刻板印象」,
所以老外會記得你的國家、你的文化、你的人民,你的根深蒂固。

其實骨子裡是一篇政治文,
原想在臉書上大放厥詞,但選擇安靜聆聽及注視這個社會的惡言與醜陋,
在自己的日記裡默許這段文字會來的更有意義。
前段日子看見三毛的文字,遙想舊時代的人卻寫出超脫的文字,
即便是天生情感真摯、感受敏銳的她,也告訴我們可以這樣活著:

  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土裡安詳, 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如果有來生,有沒有人愛,我也要努力做一個可愛的人。
  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羡慕誰,
  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

2014/10/25

手紙~拝啓十五の君へ

矯情的社會百態,再也回不去過往的純樸,
但是誰也沒有虧欠誰,也沒有必要回到過去...

電視被賦予過高的「教育責任」,
不論是動畫還是真人吸菸要打馬賽克,
彷彿在平常時段看到嘴裡叼著性器官;
遇到喝酒的畫面,
總會有一小段飲酒過量或是喝酒不開車的警語在旁,
但是過量飲酒或是酒後駕車的事件仍是層出。
本來是最沒有知識性的綜藝節目,
現在完全由一群腦子打洞新聞媒體取代,
腦殘兼富娛樂性,還有配樂,眉飛色舞的字幕,
然後藉由無根據的數字和政治主觀的編輯蒙蔽大眾的視聽...

到底,最骯髒最該被教育的是哪個年齡層、哪個職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