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學生的這個學期結束了,
時間過得可真快,看到了歐洲的冬、春、和初夏,
踏出自己出生地以外的旅遊、學習與生活,
我必須說,當初要出來的心情很猶豫,
因為有很多現實的考量,像是時間、金錢等...
但就是因為犧牲了甚麼,所以我也從這趟大移動中得到什麼。
沒有post太多旅遊的東西,是因為我也在歐洲的移動中,
迷失了自己想渴求的是甚麼,是看著地圖在玩RPG一樣的攻略呢!?
還是跟外國朋友每天喝酒開趴呢!?
不太想這麼公務員般的交代我在這的每一刻,
所以寫寫blog或是上傳照片也顯得隨心所欲些......
最後一週的丹麥,似乎有點捨不得我離開,
降了些許溫度,陣陣的冷雨伴隨寒風呼嘯,
即使現在已經是六月初邁入初夏的時刻;
這個晚上,似乎很適合啜飲著一杯熱茶,然後反覆品味這些日子。
我不會很自誇的說,看過了甚麼不一樣的東西,
或是經歷過哪些有趣的地方,
甚至是我認識了哪些人;
但卻可以肯定地告訴自己,
當把自身放入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時,
才能夠更加清楚who I am,what I can do tomorrow。
獨立的定義,並非只有生活上的孤立或是經濟上的自主,
甚至包含了不受外在眼光的思考與自我原則的建立,
在每天所生活的環境裡和異於自己文化的人打交道,
即便是我樹立了一個新的「我」的形象,
還是會因地制宜地稍作修飾,
雖然我渴望呈現比較真實的自我,
但就本質上而言,
一群dorm mates的文化,有時候比較像兩種固體,
而非液體般能夠輕義的融合與理解。
在這邊,可以發現同年紀的人並非比你厲害許多,
或是更具有哪些五花八門的能力檢驗與證照,
但是他們的「機會」比較多,
機會背後帶來的「報酬水準」也相對較高,
這著實是令人羨慕而又忌妒的一件事情。
反觀自己過去所成長的環境,
到目前為止,比較像是一個煉蠱的大盆子,
在門可羅雀般的機會下爭取生存和競爭。
這是一個結構性的明顯差異,即使我有所認知,
所以希望用在歐洲得到精神,在回到我的地方後好好磨練一番。
那些人、那些事,不論是存在過去式的或是現在式的,
補充了一些心的能量後,我願意用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但我想我的基本喜惡沒辦法作更改,
內化在我本質中的某些角色已是固定班底,同時也是硬底子演員,
回到台灣之前,把丹麥好好的瀏覽一遍,
它的遺跡不美、它的歷史非主流、它的文化罕為人知,
但是它的生活,簡單而美好。
回來啦,找個時間幫你接接風吧
回覆刪除想聽聽你的交換學生心得,應該是不錯的體驗喔
喝喝比較好喔。
回覆刪除我考上世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班
以後應該有得忙了
不過人總是要進步的ㄚ
只能努力了
等你回來
回覆刪除我們大夥再來聚一次吧
喝喝
或
呵呵
什麼時候回到台灣
回覆刪除今年我要辦同學會
還有老師是不是去瑞士了阿?
(老師你有看到回一下你哪時回來,如果你不在台灣的話)
補充
回覆刪除剩下想跟你聊的等你回來我在請教你吧
哈哈
我是五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