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7

離開

(年輕的郭桃與朱先生)


憑著印象,聽過于美人說過這段話:
母親的一生就是不斷地承受分離,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是第一次分離,
爬行的孩子學會走路,離開母親的懷抱是第二次分離,
等到上了孩子小學、中學、大學,又是一次次不捨的分離,
孩子離鄉背井去深造、去工作,又是一次分離,
須臾,孩子結婚成家立業,亦是分離。



這樣的分離情節,一直到母親蒙主寵召時,
才結束這趟「分離」的旅程;
但不論對於孩子、母親、甚至是跟這些故事有關的人物,
終其一生也都在面對聚散的課題。
除了旅行、服役、交換學生有較長時間的外出,
對於自己30年生活資歷的幾乎都在台北度過,
並沒有太多的分離記憶,
除了每個求學階段的畢業要與同學分離,
不外乎身邊的親人離開的時刻。
幾年前外公過世,我永遠記得小學寒、暑假有另一個歸返的田間生活,
彰化溪州鄉塑造出來的純樸的,
田野的味道和簡單的
外公從市區買回來的肉圓和黑松汽水是難以抹滅的記憶。

三月初,因為工作的關係,輾轉到了胡志明的市郊開始新的歷練,
一週後接到了奶奶在上午八點半過世的消息,
奶奶高齡,最後叔伯們同意不要用電擊等強力外在方式急救,
讓她舒適安詳地離開。
感受到分離的的滋味來自於不捨的情懷。
慶幸的是,奶奶活得很長壽,大體上也算健康,
除了需要洗腎及不良於行之外,血糖、血壓都很正常,
最後的幾個年頭都由我爸媽和雅蒂在家裡照顧,
算是她的孩子輩都有盡到孝道,老有所終。

對於叔伯輩,快樂的情緒是多於傷感,
或許大家在這兩年也意識到老人家的遲早會離開,
據母親轉述,奶奶過世的當晚,
叔伯和姑姑們在大伯家裡設置了簡單的靈堂,
這些兒女用搏筊的方式,每個人一次就搏得聖筊。
之後在靈堂前大家跟奶奶一起用餐,
小酌之間也道盡這幾年的感慨,
可以想像五月天的「乾杯」MV那種歡樂氣氛。

隨著年紀變化,人對於「幸福」的定義也隨之更迭,
但是對於各式各樣的「離開」卻都循著儀式來消化情緒。
郭桃的婚姻用現代人的定義中是「小三」,
郭桃年少時除了很依賴的跟她搞外遇的朱先生外,
其實也默默扶養了這些沒有宗家認可而只能從母姓的兒女們,
或許貧窮所致,郭桃本人是很貪財小氣的,
我只領過一次郭桃的紅包新台幣200元,(單一價)
認為媳婦是用錢「買」來的,也會重男輕女。
因為郭桃只會說台語,又不識字,
想到年幼時跟她那種雞同鴨講的對話,
>我:阿罵,你很髒耶!!
>桃:蝦密洗髒,哩洗咧公啥?
憶起她去廟裡拜拜回來後,會拿供品上甜棗叫我們吃,
(雖然我小時候很抗拒,也不喜歡那味道)
也喜歡你年紀很大卻還知道我叫"ㄗㄨㄣˋ ㄏㄜˊ"。

離開總是來得又快又突然,
卻能默默的改變態度與觀感。
希望您在天上能無憂無慮,也眷顧著我們,
Rest in peace...

1 則留言:

  1. 我不從見過我的爺爺奶奶(在大陸)
    也不曾見過我的外公外婆(出生前皆已過世)
    但那種失去親人的痛
    我曾經嚐過
    但換個角度想
    長輩晚年受盡病痛折磨
    蒙主承召,也是一種解脫
    更何況她的子女已盡孝道
    在最後一刻聚在一起陪她走過最後一段路
    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節哀順變

    回覆刪除